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,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,以嗜睡、眼和鼻有粘性分泌物、绿色下痢、有神经症状(慢性病鸭歪颈、转圈运动)、纤维素性心包炎、气囊炎、关节炎、肝周炎、脑及干酪样输卵管炎等为特征。本菌已确定有21个彼此无交叉反应的血清型。据调查,我国1982年以来至少已发现有10个血清型。
【临床症状】最急性病例未见明显症状便突然死亡。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嗜睡、缩颈或嘴抵地面,腿软,不愿走动或行动蹒跚,共济失调,食欲减退或废绝,眼、鼻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,粪便稀薄,呈黄绿色,濒死前出现痉挛、摇头、点头、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。有的呈阵发性痉挛、抽搐、死亡。病程一般为1-3天。4-7周龄鸭病程l周以上,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。
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、困倦,少食或不食,下痢,腿软、伏卧或呈犬坐姿势,问有共济失调、痉挛性点头、摇头摆尾、前仰后翻、翻倒后仰卧、两腿在空中划动,呈游泳状,不易翻转,惊叫,头颈歪斜,转圈或倒退等神经症状。
【病理变化】最明显的病变是心包膜、肝表面和气囊浆膜表面有纤维性渗出物,急性病例是心包液增多,心外膜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。病程长者则心包内有淡黄色纤维充填。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,肝脏表面覆盖一层极易剥离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。肝土黄或棕红色,质脆易碎,多肿大。气囊膜浑浊增厚,有纤维素性渗出物。
【类症鉴别要点】
(一)鸭霍乱:常发生于较大日龄的中雏鸭和成年鸭,发病急,病程短,死亡快。剖检主要特征是心冠沟脂肪布满小出血点,肝有针尖大黄白色坏死灶。
(二)雏鸭病毒性肝炎:一般发生于3周龄内的雏鸭,病死率较高。病程急,常突然死亡。剖检见肝、脾肿大,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,没有纤维素性渗出物。 (三)曲霉菌病:常发生下雨季节,由饲料霉败变质引起,更换饲料后即见减少。病鸭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。剖检见肺和气囊有特征性真菌I生病灶。
(四)小鸭副伤寒:见于2周龄内的雏鸭。主要特征是严重下痢,眼有浆液脓性结膜炎。剖检见肝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点,肠粘膜水肿、充血及点状出血。
(五)鸭瘟:发生于小鸭和大鸭,病死率较高。临床上见肿头、流泪,两颊骨软,严重绿色下痢,泄殖腔水肿、充血和出血。剖检见腺胃粘膜有出血斑点,肠粘膜充血、出血,肝有大小不一的灰黄白色坏死灶,坏死灶中有小出血点,或坏死点周围有环状出血带。
(六)大肠杆菌病发生于8周龄以下的幼鸭,多呈散发,黄白色下痢,常突然死亡,没有神经症状。剖检时有特殊臭味,浆膜上的纤维素性假膜较浑浊、湿润,呈凝乳状,肝肿大呈铜绿色。病料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成红色菌落,对于多种糖类均能发酵。
【防 制】
治疗药物:浆大清+鸭疫快克下午300斤水/100g集中饮水;瘟毒康500斤料/1000g,全天拌料连用3-4天,效果明显。